首页 > 新闻中心 > 瓷都要闻 > 陶瓷 >

景德镇御窑遗址保护的“世遗”标准

作者:记者 李广明 来源:瓷都晚报 发布时间:2023-03-14 15:31:33
保护文化遗产 传承千年文脉!
——景德镇御窑遗址保护的“世遗”标准
 
  陶瓷是人类文明进步标志性产物。从原始社会的陶器,到近现代的精美瓷器,陶瓷从智人工具发展成为寄托精神文明的艺术品。在这数千年的演化历程中,陶瓷有一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与景德镇这座小城密不可分。陶瓷这一人类文化遗产,独钟于一城,堪称为奇迹。2000多年的冶陶史、1000多年的官窑史、600多年的御窑史,遍布全城的遗址,流传千年的技艺,让世界为之惊叹。
 
  如何保护、传承并发展以御窑遗址为核心的景德镇陶瓷文化?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曾两次就御窑保护作出重要批示,近日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西代表团审议的中宣部部长李书磊再次强调,江西在文化建设方面要注重弘扬井冈山精神,保护好革命文物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好景德镇御窑厂遗址及其周边历史街区、工业遗产,传承千年文脉。
 
  习近平总书记和其他中央领导的殷殷嘱托,让160万景德镇人倍感振奋,尤其是在景德镇大力推进御窑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之时。申遗是手段,保护和传承才是目的。正如习总书记所强调的:“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了城市的历史和文脉。”
龙珠阁(记者 雷智 摄)
 
 
  在粗放发展的年代,景德镇的陶瓷历史文化保护并未引起足够重视。景德镇老城区改造和基建过程中经常开挖道路,挖开薄薄的泥土,就会露出成片的瓷片埋藏,挖得越深埋藏愈加丰富。深沟中的挖开切面是层层的瓷片埋藏,不同历史年代的瓷片埋藏就是一篇篇陶瓷历史活页,生动、深刻、震撼!
 
  在各级政府和党委的重视下,在文物工作者的努力下,景德镇陶瓷文化和遗址保护工作愈发得到重视,原建于现景德镇御窑遗址的市政府因此搬迁。近十余年来,以御窑遗址为核心的景德镇陶瓷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更是得到了党中央的高度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就两次为御窑保护作出重要批示,景德镇陶瓷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丰富的地下瓷片埋藏印证了一段段景德镇陶瓷史,不仅有600年皇家御窑文化遗址,还有像湖田窑、落马桥窑这样丰富的民窑和官窑陶瓷文化遗存;不仅有故宫都未馆藏的明代青花蟋蟀罐,各类官窑、民窑精美陶瓷残片,更有升华景德镇制瓷史的高岭土遗址和曾经繁华的东埠码头。从这些遗址中,今人依稀能见到千年以来景德镇窑火不断、商贾不绝的繁华景象,能感受到景德镇千年匠心、千年故事的文脉流传。
 
  为不负总书记的嘱托,景德镇坚持以世界文化遗产为标准保护陶瓷文化遗产。景德镇市政府市长胡雪梅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景德镇在全省率先推行基本建设考古前置。坚持以御窑申遗为龙头,系统保护了10大申遗要素点、160处老窑址、108条老里弄,新增国家工业遗产4处、全国第三。建成了御窑博物馆,全市博物馆总数23座,万人拥有率全国领先,我们将在此基础上整合千家艺术馆,全力打造“博物馆之城”。景德镇携手北京大学、故宫博物院等“大咖院所”,建成了全球首个古陶瓷基因库,对出土的2000万件晚唐至民国古瓷片,进行数字解析,绘制“基因图谱”,解读“前世今生”,并让其游走“云端”、重现光芒。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外景(记者 雷智 摄)
 
 
  景德镇盛名千年,却并非天赋异禀,前有越青邢白,后有五大名窑,景德镇胜在兼容并蓄、厚积薄发,成就集天下名窑之大成,千年窑火不断,立于瓷业之巅。
 
  景德镇最能诠释劳动人民之伟大,因为城之历史由无数瓷人所塑造,这些瓷人有越窑匠人,有北方战乱南迁的汝窑匠人,也有吉安永和吉州窑匠人,更有从草鞋码头上岸的都、鄱人。他们以师徒、家族为传续图谱,更迭完成了千年陶瓷技艺的传承,并不断创新陶瓷工艺、原料、器械,成就了景德镇千年盛名。
 
  及至当下景德镇仍拥有手工制瓷技艺的活态传承,工艺、器型各擅所长,原料、成型、彩绘、烧制各专其事,历代名窑、官窑经典皆能复制,在科技和社会文明高度发达的当下,景德镇手工制瓷文化遗产链接着千年的沧海桑田,是景德镇之所以“文艺”的内核所在。
 
  古代瓷人曾默默奉献、籍籍无名,如今他们的后人却享受到了文化繁荣带来的福利。胡雪梅市长介绍称,围绕“72道制瓷工序”,我们成立了景德镇非遗保护协会,打造了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13项,培育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899人,拥有各类非遗基地122家,获批创建国家级景德镇陶瓷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保护文化遗产,优遇非遗传承人,景德镇多措并举,申遗之时行护遗之策。这不仅是以实际行动践行总书记嘱托,又是以满腔情怀以偿千年以来无数瓷人之夙愿遗志,更是为后人营造基础、弘扬陶瓷文化、发展陶瓷文化产业砥砺前行。
 
 
  景德镇陶瓷产业有深厚的手工制瓷文化积淀,也有煤窑时代陶瓷工业化探索,因此有了丰富的陶瓷历史文化遗址、历史街区以及老瓷厂为代表的工业遗产,前人在陶瓷产业领域的探索,值得我们保护和研究,为景德镇陶瓷产业未来的发展找到方向。
 
  陶瓷文化产业不仅包括陶瓷生产,还包括文化旅游产业的打造和发展。景德镇近年来打造了“十五景、三宴、三剧”等特色文旅新IP,形成了以陶阳里、陶溪川为代表的“文化游”,以皇窑、中国陶瓷博物馆为代表的“研学游”,以名坊园、智造工坊为代表的“工业游”,以高岭·中国村、瓷乐、瓷宴为代表的“沉浸游”,全市A级景区总数达到34家,其中5A级景区1家、4A级景区11家。同时,把文旅消费从“白天”拓展到“黑夜”,打响了“夜珠山”夜经济品牌,挖掘了夜游、夜展、夜淘、夜购等“十夜”场景,获评2个国家级、4个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夜经济收入占到旅游总收入的27%,五彩斑斓的“夜珠山”日益成为新的靓丽风景线。
陶溪川
 
  申遗是手段,保护和传承才是目的,而发展产业服务百姓才是最高目标。通过申遗保护,让更多人获得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通过产业发展,让更多人享受到文化产业繁荣的福利,获得健康、愉快的精神生活。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那样,“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了城市的历史和文脉”,要让历史文化“与现代化建设交相辉映”。
 
               
编辑:张 琦
校对:陈 萌
一审:余 露
二审:余 珺
三审:黄 胜
分享按钮